諾貝爾獎頒獎典禮(ノーベル賞授賞式)2009年12月10日於瑞典(スウェーデン)首都斯德哥爾摩(ストックホルム)皇家科學院(スウェーデン王立科学アカデミー)舉行,本次得獎名單如下:
生理學或醫學獎(生理学 医学賞):三位美國科學家伊麗莎白・布蘭克波恩(エリザベス・H・ブラックバーン)、卡羅爾・格雷德(キャロル・W・グライダー)以及傑克・紹斯塔克(ジャック・W・ゾスタク)共同獲得該獎項。獲獎原因是「發現端粒(テロメア)和端粒(テロメラーゼ)是如何保護染色體(染色体)的」,評審委員會形容發現「解決了生物學的重要課題」。
伊麗莎白・布蘭克波恩
卡羅爾・格雷德
傑克・紹斯塔克
物理學獎(物理学賞):華人科學家高錕(チャールズ・K・カオ)以及兩名美國科學家韋拉德・博伊爾(ウィラード・S・ボイル)和喬治・史密斯(ジョージ・E・スミス)獲獎。高錕的獲獎原因是「在光學通信領域光在光纖(光ファイバ)中傳輸方面所取得的開創性成就」,兩位美國科學家的獲獎理由為「發明瞭一種成像半導體電路,即CCD(電荷耦合器件)(電荷結合素子)感測器(センサー)」。
左起:高錕、韋拉德・博伊爾、喬治・史密斯
化學獎(化学賞):美國科學家萬卡特拉曼・萊馬克裏斯南(ベンカトラマン・ラマクリシュナン)和托馬斯・施泰茨(トーマス・A・スタイツ),以及以色列科學家阿達・尤納斯(アダ・E・ヨナット)。獲獎原因是對「核糖體(リボソーム)結構和功能的研究」做出突出貢獻。
左起:萬卡特拉曼・萊馬克裏斯南、托馬斯・施泰茨、阿達・尤納斯
文學獎(文学賞):德國女作家赫塔・穆勒(ヘルタ・ミュラー)獲獎。原因主要是她「兼具詩歌的凝練和散文的率直,描寫了一無所有、無所寄托者的境況(濃密な韻文と率直な散文で、疎外された者たちの景観を描いた)」。
赫塔・穆勒
和平獎(平和賞):美國總統巴拉克・歐巴馬(バラク・オバマ)獲獎。原因是他「在加強國際外交及各國人民之間合作上,做出了非凡的努力」。
巴拉克・歐巴馬